当前位置: 部门首页 >> 动态信息 >> 新闻要闻 >> 工作动态 >> 正文

学院召开教授治学专题研讨会

发布者:xiaoban [发表时间]:2014-11-07 [来源]: [浏览次数]:

 

11月6日下午,学院在办公楼228会议室召开学校章程与治理体系能力研讨会(教授治学专题),严余松院长出席会议,校办、教务处、人事处、高教研究所、科技处负责人及部分学术委员、系部主任和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。

严院长首先阐述了研讨会的目的意义,他指出,建设“党委领导、校长负责、教授治学、民主管理、依法治校”的现代大学制度,要从办好什么样的大学,怎样办好大学,需要怎样的制度、章程等方面把握方向,深入思考、统一认识,增强凝聚力。他希望大家解放思想,提高认识,积极思考,围绕“教授治学”这个主题,可以借鉴国内外大学的先进经验,结合学院特点,对教授治学的体制机制建设等提出意见和建议。

与会人员畅所欲言,积极提出各自的看法、意见与建议。国家教学名师、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甫迎教授认为,“教授治学”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,我们要吸引国外先进的经验,结合中国特色大学制度建设要求,明确办学最重要的是要发挥教授的作用,首要任务是要体现出“教授治学”,定下章程,按章程办事,抓住主要矛盾,虽然学院才升本,但仍然可以迎头赶上。机械工程系主任黄晓燕教授认为,“教授治学”要实现学术的自由性、独立性,要先把规章制度、委员会建立起来,委员会成员可以考虑吸纳一些校外知名企业的人才进来。高教研究所所长张雪峰提出,要加快推行现代大学的建设,章程起草要提到议程上来,现代大学制度关于“教授治学”,各大学按照自己的理解也有所不同,北京大学就称为“师生治学”。我们学院办成一所什么大学,章程要解决三个关系:学院和政府的关系,学院和社会的关系,学院内部的关系。关于章程的制定要参考教育部制定的学术委员会相关章程。国家教学名师、科技处处长邱士安认为,要把“教授治学”理解透,教授是主体,要有担当,要负责,要构建全新的“教授治学”体系,以及全新的管理模式,共同管理,共同负责,各施其责。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洪明教授提出,“大学之大,不在大楼而在大师”,要把学术权从行政权里分割一部分出来,让委员会可以独立行使一些权力。教务处处长罗刚教授认为,要厘清行政权力跟学术权利的界限。对委员会选举产生的办法、权力的范围和约束,如何评判委员会行使职责的情况等方面都要有更多的思考。计算机工程系宋国明博士则提出,“教授治学”在国际上非常流行,这在我们学院发展上是一个新亮点,我们在基层学术组织的建立上仍然是空白,要尽快填补空白,对学院长期发展是很好的起点。参会的其他教师代表也认为,章程的制定要多方参考,要具有科学性,学术组织的成员是行政任命还是选举产生,成员要具有广泛性、代表性,一定是学科的带头人,要有学术水平,“教授治学”是代表大家治学,而不能仅仅是教授个人治学。

严院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,“教授治学”是“治”,不是管,要在“治”和“学”上下功夫,“治”不能变成管,要有协商、沟通,既不能只提意见,也不能只享受荣誉,要负责,面对矛盾要解决问题,最后才能达成共识。“教授治学”不是说说而已,不能流于形式,要坚定不移地推行,但是也要认识到困难,不是一蹴而就的。大家要统一意见,先把章程制定好。学院将成立章程和学术委员会规程草案起草工作组,尽快开展调研起草工作。